首页 大发最稳的回血邀请码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纪实:服役三十年的一级军士长,挽回百万损失,让俄国专家都称赞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04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87

2000年,成都军区飞行跑道上围满了人,他们正围绕着几台飞机的问题议论不休,原来,在前段时间成都军区引进了6架俄制战机。

芮银超和战友们

但战机交付后却出现事故,其中4架战机无法正常运行。考虑到我国对外国战机的了解相对落后,不得不请求俄国专家前来检修。

一级军士长芮银超

随行翻译仔细聆听,生怕错过任何关键信息。等到讨论结束,他来到中国军官面前,他说道:“经俄专家分析,4架战机无法正常工作的原因是机器耦合效应。

为保障安全性,俄专家希望能进行返厂修理。”

此话一出,中国军官面露苦涩,他心有不甘地说道:“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?”对此俄专家们双手一摊,摇了摇头,表明毫无办法。

俄军和我军进行交流

正当中国军官放弃之际,一位普通士兵喊道:“首长,我有办法!”这位普通士兵是谁?他是能否修好飞机?他的军路历程如何?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,探寻一下这段“兵王传奇”。

英雄不问出处

新世纪开始,中国空军主要装备是歼六、歼七和少量的歼八,国产三代机尚未完全服役。反观俄罗斯、欧洲、日本等国早就开启三代机时代,世界霸主美国更是有条不紊地推进第四代战斗机的试飞。

除战斗机外,中国的预警机、无人机、情报侦察机技术一片空白,战略力量更是只能依靠轰-6。当时外界军事专家直言道:“中国陆海力量还算够看,但空军实力却形同虚设。”

十几年后他们绝对想不到J20的问世

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采取“双管齐下”的方针,一边推动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,一边投入力量进行自主研发。

2000年初,中国成都军区购置6架三代战机。

然而经由后勤保障部门核验,战机却出现不常见的故障问题,在战机启动时,驾驶仪表盘不断转动,无法正常运行。而且,购买的6架战机之中,有4架出现此类故障。

为保障飞行员安全和我国权益,中国发出请求,于是俄罗斯工程师前来维修。第一批工程师抵达现场,他们快速投入工作,将战斗机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。

机务检修

即便如此,他们依旧只留下一句:“无法检测安全事故。”很快,俄高层抽调最顶级的专家,让他们前来。

本以为专家一来,难度迎刃而解。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找不问题所在,万般无奈下,他们只好找个理由来搪塞我们,称这是“机器耦合效应”。

严格的机务检修程序

机器耦合效应俗称“互动效应”,指的是机器刚投入使用尚未磨合完善。只有经过不断地调试和磨合,这些效应才会慢慢消失。

针对俄专家的说法,空军团长余志荣说道:“这些飞机仪表失灵,怎么敢让驾驶员上天磨合,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?”

俄专家回应:“只有返厂修建,但需要数百万的运输费和零部件费用。”

话音刚落,余志荣闭口不言,深思一会后他对着中国维修人员喊道:“你们有办法吗?”

此时此刻,站在角落的芮银超喊道:“团长,我来。”

他走上前去行了军礼,然后向俄专家提出两个疑问:机器耦合属于常见问题,不合格的飞机怎么能通过检测?6架飞机同一时间生产,为何只有4架出现问题?

此言一出,俄专家脸上有些挂不住,他们喊道:“既然你认为我们判断有误,请你给出解决办法。”得到首长点头后,芮银超立马带着维修工具上了飞机,在短短半小时内找出故障所在,让战机恢复正常。

“轰隆隆……”,随着战机恢复正常。芮银超自信满满地走下飞机,他主动解释道:“4架飞机液压继电器出现故障,这才导致自动驾驶仪总是乱转。”

见状,俄专家赶忙走上前去,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,赞誉道:“是我们判断有误,你的技术一流!”

执着努力勤奋

芮银超1970年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,父母经营餐饮店。

从小他就对机械、物理更感兴趣。据芮银超父母描述,芮银超小时候好动,经常拆家中的电子设备,收音机、按键机、大屁股电视均难逃毒手。

17岁那年,芮银超决定参军入伍。和家里人商量后,他填报了空军士兵。并成功服役于成都军区。

众所周知,空军服役标准很高,身体素质、军事技能、理论知识都需要充足的储备。考虑到芮银超学历低,他最终被分配到后勤保障部队。

起初,芮银超来到炊事班,在老兵的悉心教导下,芮银超很快就习得一身好厨艺。转正后,芮银超时间变得宽裕,在工作之余,他积极学习机械知识和理论基础。
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,他终于当上了空军机务兵。

机务兵要求很高,需要学习电路构造、高等物理和高等数学,虽说芮银超只有初中文凭,但有心人天不负。

在他不懈坚持下,他在部队中相继取得双学科大专文凭,并且获得机械师进修资格。

“凡事不能纸上谈兵”,光有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。在培训期间,芮银超整天缠着老师,将心中疑惑的问题一一解决。

随后,他开始自己手画电路图、拆卸机械等等,并熟读前辈的笔记,将所有内容烂熟于胸。26岁那年,芮银超通过多项考核,顺利成为专业机务兵。

壮志凌云

上百万的零部件、上千的电路元件和参数、机翼、机身、机尾、动力装置和起落装置。这些均牢牢刻在芮银超的脑海中,毫不夸张地说,芮银超的技能远超服役二十年的老兵。

即便如此,芮银超依旧低调行事,每天三点一线,做好本职工作。

2000年恢复4架战运作一事发生后,芮银超名声大震,成为成都军区炙手可热的“维修王”。

2005年,芮银超临近退伍。退伍当天,成都军区给他举行了盛大的仪式,送别这位“维修天才”。

与此同时,各大民航公司盯上了芮银超,希望他能担任本公司的首席工程师。据媒体披露,民航公司给出的待遇十分优厚,其中最少的给到年薪20万,最多的给到年薪50万。

面对航空公司盛情邀请,芮银超淡然回应道:“刚退伍还有很多事要做,感谢各大公司给的机会。”

事实上,芮银超确实有更重要的事要做。他回家后将所有笔记归拢在一起,经过半年整理,最终编撰成一本20万字的机务兵培训指南。

完善当天,芮银超就致电曾经的首长,并愿意无偿捐赠给军队。军区首长翻阅完培训指南后,大为震动。后经由专家组研讨和上级决定,最终向芮银超发出入伍邀请。

收到入伍邀请后,芮银超火速启程,他说道:“军队需要我,我不会延迟片刻。”

抵达部队后,芮银超依旧从事机务兵工作。据部队官兵描述“芮银超每天来的最早,走的最迟。一旦飞机发生故障,他会不顾一切投入检修,故障不过也是他的代名词。”

部队首长说道:“数十年来,我手底下带的兵没有一万,也有八千。但像芮银超这样执着的人,我还从来没见过。正因有他这样的人存在,祖国的空军事业才能蓬勃向上。”

2019年12月,49岁的芮银超光荣退伍。服役30年,他所经受的飞机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。

在此期间,他亲自带过400多名学员,其中2人走上领导岗位、8人成为专业精英、33人成为工程师。

芮银超有着一颗沉静的心,一种执着于蓝天的毅力。三十年风雨兼程,他不惧艰险,不怕挑战。致敬蓝天守卫者!

余志荣芮银超成都军区战机飞机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Powered by 大发最稳的回血邀请码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